10月30日,“新时代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暨罗伟章创作研讨会”在我校开幕。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作家协会指导,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文艺出版社、四川文理学院、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学校党委书记王成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中国作协全委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邹瑾,四川省作家协会二级巡视员罗勇,达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文胜,《四川文学》主编、四川作协副主席罗伟章等出席开幕式,南京大学丁帆教授发来贺词。研讨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主持。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讲话
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刚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振奋人心的报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本次研讨会是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次研讨,对中国文学来说,如何讲好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故事,是时代对文学的召唤,也是文学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罗伟章的创作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度把握,对存在和世界、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其纪实文学《下庄村的道路》呈现出主题写作和报告文学写作应有的样子,是文学性没有被题材和主题压倒的作品;《谁在敲门》《声音史》《隐秘史》和《寂静史》代表了罗伟章个人文学创作的新高度。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邹瑾讲话
邹瑾在讲话中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天的研讨会聚焦新时代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展开对代表作家罗伟章创作的研讨,就是贯彻执行以上精神的具体行动。罗伟章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四川、乃至于全国文坛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先后获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等荣誉,其深沉的情怀和优秀的艺术水平是新时代乡土文学创作的新成就。
党委书记王成端致辞
王成端表示,文学与时代、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国家,永远紧密相连。文学是时代、社会和国家的一种表达方式,时代、社会和国家是文学的精神内核。罗伟章的作品是写在川渝大地上反映中国乡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题材的优秀之歌。希望参会嘉宾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就会议的各个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有效交流,积极为推动新时代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建言献策,共同推动川渝乡村振兴文学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在会议研讨阶段,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学术研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省作协副主席李怡,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乔世华教授,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凌孟华等对罗伟章小说“三史”进行深度剖析。中国作协全委委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评论》主编王春林,《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等就罗伟章小说《谁在敲门》展开研讨。我校文学与传播学院院长曾宪文教授作题为“地域特色、人本精神与现代隐喻——论罗伟章的小说创作”的主旨发言。
《四川文学》主编、四川作协副主席罗伟章发言
闭幕式上,罗伟章向主办单位、线上线下参与嘉宾表示感谢。他说,作家的光荣使命是对世界的发现,其中包括对故乡的发现。故乡与作家在精神层面是共同生长、相互辅助的关系,故乡的山水、历史和人文立定作家的根基,也成就作家的想象。如果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审视的故乡和生活也就不值得书写。写作从本质上讲是提醒生活和心灵的缺席,所以,一个作家要始终保持耐心、保持昂扬的精神气象,保持与自我灵魂相契合的价值判断,保持清醒和自觉。同时,要强调有效想象,避免让文学矮化、窄化、庸俗化。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主持研讨会
李明泉指出,本次会议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现场的代表作家罗伟章作品进行解读,对其创作深层机制进行发掘,对其艺术经验进行系统化梳理和研究,对其成就和成就下面隐藏着的艺术追求精神进行表彰和发扬,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思想高度和情感温度,是一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的文学创作实践与批评领域的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