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一份来自达州市委的特别邀约抵达学校——受邀在2025/2026赛季四川城市足球赛成都双流体育中心的“达州对决成都”焦点战前,承担暖场舞表演任务。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指示音乐与演艺学院务必精益求精,高质量完成这一展现学校风采、服务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音乐与演艺学院闻令而动,迅速集结600名师生,精心编排大型情景诗画舞蹈《跃动达州》,将以一场融合传统与时尚、贯穿精神与风骨的艺术盛宴,为激烈的绿茵对决注入澎湃的文化动能。
此次编创与表演的《跃动达州》,以“活力达州·跃动达州”为创作灵魂,其艺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远超一次常规演出。它不仅是展示达州形象的文化窗口,更是四川文理学院深化舞蹈专业内涵建设、检验综合育人成效、拓展社会服务疆域的战略性平台。音乐与演艺学院以此为契机,系统推进在育人理念、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锤炼、管理优化与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排演一个剧目,带动一片领域”的乘数效应。

一、深化育人理念:在艺术实践中铸魂塑格
音乐与演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跃动达州》的编创与表演过程转化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与“专业实践金课”。舞蹈所承载的“坚忍不拔、勇攀高峰、不胜不休”的巴人精神与“为城市而战”的川超足球精神,在日复一日的排练中潜移默化,深深植根于学子心田。600名师生在挑战体能极限、磨合团队默契、追求艺术极致的历程中,切身感悟到集体主义、拼搏精神与责任担当的真谛。这种“价值引领、身体力行、情感共鸣”的育人模式,有效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用舞姿书写青春的同时,也用舞魂高擎起时代的战旗。

二、强化学科专业建设:以重大项目驱动内涵发展
《跃动达州》的编创与表演,是音乐与演艺学院舞蹈学科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也是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强劲引擎。作品将高密度、强逻辑的12种流行舞蹈元素与巴文化进行当代创新性融合与表达,这一探索本身就是前沿性的学科实践。它有力推动了舞蹈学科在“地域文化当代转化”这一特色方向上的深化,促进了舞蹈学、音乐学、舞美设计等多专业的交叉融合。编创与表演过程中对原有结构的优化、动作语汇的精细化处理,以及对舞台综合呈现效果的提升,均为学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鲜活案例,为相关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源头活水。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战舞台上淬炼真才
“以演促教、以练促学”是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此次600人规模的大型排练,构建了一个真实的、高标准的“教学-创作-排练-表演”一体化人才培养场域。学生们不再是封闭在练功房里的学习者,而是肩负使命、直面压力的表演者。从个体动作的精雕细琢到整体队形的磅礴气势,从对巴文化精神的理解到对其舞蹈化表达的呈现,学生的专业技能、艺术表现力、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锤炼。这种基于真实项目、面向广大观众的实践经历,极大地缩短了学生从课堂到舞台、从校园到社会的适应期,有效提升了其综合职业素养与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横向科研项目:开启城校合作新范式
本次任务源于达州市委的直接委托,是典型的横向合作项目,标志着学校服务地方模式的新突破。围绕《跃动达州》的编创与演出,可以衍生出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的横向科研课题,如:“大型群体性演艺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巴文化符号在当代公共艺术活动中的传播效能评估”“体育赛事与文化展演融合互促机制探析”等。这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将理论研究应用于社会实践的平台,拓展了科研经费渠道,更探索出一条“地方出题、高校解题、成果共享”的城校合作新路径,为未来承接更多横向项目、深化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锤炼师资与管理队伍:于攻坚克难中实现能力跃迁
承担如此规模宏大、意义重大的演出任务,对音乐与演艺学院的师资与管理团队是一次全面的考验与提升。专业教师们在导演、排练、协调等方面面临极限挑战,其大型剧目排演的组织能力、艺术创新的驾驭能力得到显著增强。行政、学工等管理服务团队则在统筹调度、后勤保障、对外联络、应急处理等环节经受了实战锻炼,团队的计划性、执行力和协同效率在高压环境下得到有效磨砺。这支经过“大战”洗礼的队伍,将成为音乐与演艺学院未来发展的核心骨干力量,其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所带来的长远效益不可估量。

六、提升服务社会效能:贡献繁荣发展的“川文理力量”
在省级足球联赛的盛大舞台上,《跃动达州》的成功上演,是四川文理学院积极履行服务社会职能、推动达州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直接体现。它用高雅的艺术形式提升了体育赛事的文化品位,生动展示了达州的历史底蕴、时代活力和城市精神,为提升达州城市形象和知名度贡献了高校智慧与力量。此次成功的合作,深刻诠释了“城校共生共荣”的理念,巩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川文理人主动融入、服务地方发展的担当与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