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就业空间有多大,学校发展空间就有多大”,近年来,学校立足西部、依托行业、创新机制、以实现学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核心,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为重点,实施了多项举措,全面促进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作。
项目工程引导学生面向基层
2016年,学校与通川区人民政府签署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其中“青苹果计划”就业实践项目,就先后选送三批共计80多名应届毕业生,分赴通川区纪委、宣传部、妇联、审计局、环保局、统计局和双龙镇等37个单位就业实践。在“通川区朝阳办事处”就业实践项目中,有10多名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后报到。还有更多的毕业生前往东城街道办事处、宣汉县接待办、宣汉县凤林乡人民政府、万源党校等基层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人数持续增加,仅“四川省特岗计划”一项,每年报考人数就稳定在800多人,考取人数保持在200人左右,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5名毕业生考取新疆基层公务员,7名考取西部计划。截止目前,我校又有7名2017届毕业生与新疆库车县教育局签约,14名毕业生与新疆巴楚县教育局签约。
平台建设构建校园就创市场体系
学校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300余场,通过综合招聘会和网上招聘会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地帮助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构建起“重点行业、重点地域、重点单位”的就业市场格局。通过就业微信公众号“文理微就业”、QQ群、飞信,建立就业信息联络部、就业信息进班级等项目,快捷便利发布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覆盖率,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的建立,为全力培育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团队,开展校外创新创业实践,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搭建起平台。仅在2016年,立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29项,其中14项被推荐为国家级项目,获得高校学生创业补贴经费2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省级评定并获得建设补助资金100万元。
加强指导细化就创培训网络服务
学校通过利用就业信息网、海报、展板、微信公众号、QQ群等媒体手段,开展相应的政策宣传和形势引导;通过专题讲座、典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增强就创培训实效;通过采用“三统一三结合”的模式(即统一教材、统一备课、统一PPT,学校集中与二级学院分散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教师相结合、理论知识与活动相结合),先后辅导和培训学生7157人次。
学校还将创新创业培训、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规划培训纳入在校大学生必修课,通过积极筹建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引进KAB、SYB、CEFE 等培训项目,对毕业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多次送培数名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的一线教师参加四川省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业务提升专项培训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业务专题培训,加强与省内其他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交流,开阔视野,转变思维观念,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重点帮扶确保困难毕业生满意就业
为确保毕业生满意就业,学校专门把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毕业生、暂不就业毕业生作为统计服务工作重点,通过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未就业毕业生统计机制和就业动态跟踪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并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优先推荐岗位、重点组织培训、提供公益助学岗位等措施,帮助尽快实现就业。
同时,按政策规定,学校专门划拨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资金,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予以重点扶持和救助,对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助学贷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2016年,150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和478名城乡低保家庭、残疾、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得到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