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晚,第十一届文化传媒节暨第十八届课本剧大赛决赛在艺术传媒大楼多功能厅举办,学校党委书记黄涛、副校长程碧英出席决赛现场。

《柚子花香》
此次课本剧决赛紧紧围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以“尚读·体悟·求新”为核心,根据所学教材或经典书籍的经典片段,在编、导、演上进行创新,将优秀故事以话剧形式进行展演。

《雷雨》
来自文学与传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财经管理学院、美术学院、生态旅游学院、数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学院学生组成的7支参赛队伍凭借精湛的演技,用精心选用的道具和服装,搭配恰到好处的灯光和音乐,尽情展示了青年学子的时代风采。

《三代耙耳朵》
原创剧本《柚子花香》从相亲视角一览驻村第一书记刘之河带领乡民勤种柚子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乡村振兴实绩,《三代耙耳朵》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哥》的传承,《老师好》以误会与冲突反差性地诠释了时代最美教师,《我的1919》展示了一代青年的大义凛然与爱国之情,经典改编课本剧《孔乙己》艺术性地展现了长衫知识分子贫苦的生活,《雷雨》冲突性地勾勒了一场雷雨、两个家庭、三十年恩怨,《项链》通过一条假项链讽刺爱慕虚荣的人。

《我的1919》

《老师好》
课本剧大赛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逐渐成为文学与传播学院最具特色的教学品牌活动之一,较好地培养了同学们深刻解读文本的能力、改编课本及经典著作的能力以及艺术化呈现展演课本的能力,还锻炼了同学们的表演和创新能力,更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孔乙己》

《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