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晚,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科普基地、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的第47期“双周学术讲座”在莲湖校区开讲,文新学院漆娟副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论何逊是中国‘乡愁’诗人鼻祖”的学术讲座,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杜松柏教授出席。讲座由副院长曾宪文副教授担任主持。
漆娟从中国古代“乡愁诗”的溯源、流变、何逊诗歌中的“乡愁”主题、何逊“乡愁”诗的特点风格三个方面,用大量翔实的材料,结合深刻的分析,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何逊是中国“乡愁”诗人的鼻祖。在讲座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漆娟引用《诗经》中《小雅•采薇》、《幽风•东山》,说明中国“乡愁诗”源于先秦时期,而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则将“乡愁”的描写扩大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南朝萧梁时期,何逊创作诗歌中的三分之一都是吟咏乡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这在当时并不多见。漆娟老师把何逊诗歌中的乡愁表达分为宦游思乡型、客居思乡型、乡愁与仕途之忧相交融型三种类型,并从何逊诗歌创作对时间、空间的特殊选择上指出了何逊诗歌的独特魅力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讲座结束后,杜松柏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对漆娟老师的讲座给予充分肯定,对一些新提法表示了关注,希望同学们从中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