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学生“知行合一”研究社开展“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3-10-28 作者:撰稿:大学生知行合一研究社 初审:孙杰 编辑:宣传部 点击:

    10月20日,大学生“知行合一”研究社组织二十余名成员,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负责人孙杰及部分教师的带领下,前往宣汉县洋烈新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洋烈新村位于宣汉县城西部,距县城10余公里。该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四周山势绵延起伏,山间云笼雾罩,宛然一座世外桃源。然而,由于地势较低,河流纵横,自2003年以来,宣汉县君塘镇洋烈场镇接连遭受了5次洪灾,特别是去年的“7.18”特大洪灾,场镇进水高达7—8米,80%的房屋垮塌,让洋烈损失惨重。宣汉县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决定把洋烈建设成四川非地震灾区示范区,在建设中把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与灾后重建和民俗风貌塑造相结合,将洋烈新村打造成为集“商贸旅游、休闲度假、教育保障、居住创业、城乡互动”为一体的“川东第一村”。
     研究社成员进入宣汉县洋烈新村,一幅美丽,繁荣,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瞬间映入眼帘。清新的空气,宛若一座世外桃源,一条条整齐干净的街道,一幢幢别墅小洋楼靓丽抢眼,一套套健身设施一应尽全,一张张淳朴笑脸洋溢着幸福,让研究社成员看到了该村新农村建设的硕果。随后,成员们就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晓程度,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以及新农村建设对村民们带来的经济、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并完成相关的调查问卷。
    研究社成员在与洋烈新村村委座谈交流中对在“7.18”特大洪灾的受灾情况及灾后重建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洋烈新村负责人介绍,洋烈新村还集合各类资源要素配套建设了广场、农贸市场、污水处理厂,防洪堤、医疗服务站、学校等配套设施。乡村旅游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当地居民的收入相比以前翻了几番。
    为期一天的调研活动探寻了“川东第一村”灾后重建及基础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之一。活动负责人表示,当代大学生在这样一个集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上,将知识同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时代的发展有机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同时,学习基层领导人的领导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出身社会、立足岗位、服务群众打下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