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四川外语学院周文德教授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汉语国际教育前景广阔”的学术报吿。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杜松柏教授、系副主任(主持工作)熊伟业教授、党总支副书记程碧英教授、系副主任曾宪文副教授、相关专业教师及同学听取了报吿。熊伟业教授担任主持。
在报吿中,周教授指出汉语在当今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汉语国际教育具有广阔的前景。他从对外汉语教学历史回顾、汉语国际教育现状、汉语国际教育前景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观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全世界人都在学习汉语,已经达到了世界性的“汉语热”。汉语学习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和中文课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从2004年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个孔子学院起到2012年仅八年时间就建起了350多个,还有800多个孔子课堂。与此相关的新兴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也随之兴旺。但是,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仍然十分紧缺,满足不了需求。据国家汉办提供的数字,马来西亚汉语教师缺口9万人,印度尼西亚缺口10万人。日本、韩国、泰国、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非常迫切;欧洲、非洲、南北美也希望得到帮助。对于这种情况,大力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无疑是良策。
最后,周教授展望说∶21世或将是汉语的世纪。美国《时代周刊》一篇题为《想进步,学汉语》的文章就指出“在21世纪让人出类拔萃的是汉语”。从国家层面上讲,发展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对外语言教育是扩大国家影响、提升国际地位一个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必将大力支持,努力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中文系的学生占有先机,应该面对这种国际化趋势,开拓眼界,学好专业知识,提高适应能力,迎接并抓住人生际遇,创造美好人生。
讲座的最后,周教授跟同学们就四川外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进行了交流,并希望同学们积极报考“川外”的研究生。
据悉,周文德教授,现为四川外语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重庆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重庆市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与汉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他曾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考入四川大学中文系,先后获得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长期在韩国、土耳其等国家的孔子学院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3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工具书5部。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他在汉语文化特别是对外汉语方面有很深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