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李万斌教授作《当代美育路径方式的选择》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29 作者:中文系:吴奕金 夏露 陈秋慧 初审:杜松柏 编辑:宣传部 点击:

为培育青年学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境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李万斌教授于1024日晚7113教室作题为《当代美育路径方式选择》的学术讲座。

讲座由科技处、校团委主办,中文系副主任熊伟业博士(主持工作)主持。中文系党支书记杜松柏教授,副书记程碧英博士及中文系、美术系、音乐系的部分老师和同学们听取了讲座

教授立足于“美围绕什么是美育为什么要开展美学教育,怎么进行学教等话题旁征博引地进行了阐释,并从美育理念、美育切入路径与方式、美育管理机制、美育效能机制等方面对当代青年学子审美情趣和美审境界培养进行了探讨。

教授认为美育不是艺术教育,它是情感教育、感性教育,是一种和谐教育,是“人生价值的弘扬”。他概括性地指出美育即美学教育,是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向往的一种教育理念。

教授从主客体环境入题,分析了当代美育面临着时代潮汛,指出了当代开展美育的紧迫性。他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多时空的便捷体验、焦点热点的瞬间转换等带来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影响当代美的发展,使当代美育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就“高校怎样进行美学教育”的话题,教授用历史的眼光,图文并举的方式指出美育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发展,社会美育理念也深深影响着高校美育教育思想。他认为当代高校美育是人才培养的发动机和维生素,是潜能开发的心灵钥匙,是当代校园文化的精髓,美育应贯穿其德智体教育之中,达到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在美育路径选择上,教授认为当前美育要以个体美感的激活为起点,以群体美乐延展为主线,以潜能开发为重点,以人格完善为目的,以环境美化为平台。他结合时代特征特别强调,在信息时代中国社会的美育形态与载体日益复杂化,除传统诗歌、音乐、美术、影视之外,还应注重网络美育形态。

在互动环节中,教授邀请三位同学登台献艺,并从美育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点评,鼓励师生们要积极思考美育和恰当的体验参与。最后,他一展专业歌喉,以一曲激情飞扬的《等待》唱响全场。

据悉,教授的《当代美育路径/方式选择》讲座是我校团委主办的《美育》系列讲座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