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关注老地名的保护—对达州市通川城区地名的调查报告》大学生课题吸引了新闻媒体的关注。《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记者主动联系课题组了解情况,《达州日报》于8月22日发表了课题结题的新闻,《 达州晚报》于6月28日刊登了7000余字的课题成果。
该课题2010年3月20日立项,由中文系09级刘欢欢同学主持,乔静、颜玲、张次菊、周小艳为成员,在胡蓉老师的指导下,历时三年完成。他们先后深入到通川城的大街小巷,到每条街道拜访老学者、老街坊等,收集他们所了解的关于这条街道的名称由来,街道历史及对地名更换的看法与建议等。此间,她们还走访了达州市的多个部门,并得到达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退休干部朱全森老师的大力支持,多次对她们的调研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该课题共收集整理了171个地名,包括相关的街道名、河湖名、桥梁名、山脉名及地标性建筑名,融合了中文专业多学科知识,为地方城市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和实用性,同时他们还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达州市区地名建设的建议。
据悉,中文系高度重视学生课外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学生科技项目,全系共获得16项,其中8项已顺利结题。大部分项目均结合专业特点和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其中《关注老地名的保护—对达州市通川城区地名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节约资源健康生活的研究》两项课题结题时被评为优秀课题,并与《< 诗经>的“爱情诗”与< 圣经.雅歌>中的美爱意识比较》课题一起在我校学报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