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中文系讲师唐颜老师在莲湖校区213教室作了“师陀小说与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学”的学术报告,中文系副主任曾宪文副教授、系办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雷斌等老师出席讲座。中文系2011级全体同学聆听该报告。
唐老师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入手,首先介绍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情况,然后介绍见证上海沦陷、长期蛰伏孤岛的作家师陀,论证了这样的环境对其作品创作的重要影响。接着唐颜老师重点从小说书写与都市生活、小说书写与小城想象两个方面详细而又深刻的分析师陀小说以及沦陷时期的上海都市文学。在谈到师陀关于其代表作《果园城》写作由来和创作意图的文字时,唐老师指出那些文字表面上是师陀的自谦之词,实则隐含着对民族性格和命运的反思,而这种反思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够唤醒国人。
唐颜老师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逻辑性强,赢得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
据悉,师陀,笔名芦焚。河南杞县人。九一八事变发生,即参加反帝大同盟,进行救亡宣传工作。1932年与人创办文学杂志《尖锐》。他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谷》,1937年因艺术风格独特而获《大公报》文艺奖金。抗日战争爆发,长期蛰居于日军占领的上海。《果园城记》的大部分写于这个期间。他写有长篇小说《结婚》等。1946年后相继任过上海戏剧学校教员、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辑,写过电影剧本。建国以后,他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主要收入《石匠》集。60年代初期,专注于历史小说和历史剧的创作,发表了剧本《西门豹》、《伐竹记》和小说《西门豹的遭遇》等,颇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