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晚,中文系“双周学术讲坛” 本学期首场学术报告在莲湖校区教学楼213教室如期开讲,中文系青年讲师唐澜硕士作了题为“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的互文研究”的讲座。百余位中文系师生前往报告。中文系党总支书记杜松柏教授担任主持,写作教研室主任张松副教授作点评。
唐老师以《哈利•波特》小说作品的风行和电影票房的火爆为切入点,描述了当今各种艺术形式转换异常活跃的现象,旨在揭示语言文本与影像文本的互文关系。
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首先提出了“互文性”理论,文本只有经过传播,被读者消费才有价值,作者权威从此打破,读者由被动走向了主动。英国文化学者托尼•本尼特提出的“大众阅读”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互文性的内涵。文本不再处于封闭的语言系统,与社会语境相互关联。唐老师解释说,文本与文本、文本与大众之间都不是处于相对封闭的系统之中,而是相辅相成,并且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相关联,处于互动网络之中。《哈利·波特》在普通经验与审美经验间找到平衡点,电影文本经过大众阅读使得小说文本处于开放的网络之中,弥合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读者的感受与反馈形成了无形中的“期待视野”,成为了作者进一步创作的影响因素。
唐老师最后总结说,《哈利•波特》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其对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互文性研究以及对读者反馈的高度重视。
讲座于晚九点圆满结束。张松副教授对唐老师的讲座作了精彩点评。《哈利·波特》是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以它为例开展的主题讲座,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