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9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与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研讨会在成都隆重召开。我院化工系杜惠蓉教授和理工系赵全军老师受教务处的派遣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清华大学国家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健同志分别作了题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申请与实施》的两个报告,传达了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以及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精神。次日,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茅以升学院副院长阎开印同志作了题为《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引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卓越工程师》的报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宗旨是拟用10年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人力资源优势。作为中国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的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将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0%,全日制工科研究生将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0%,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61所高校成为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高校。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教育部将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制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等五方面推进该计划的实施。“卓越计划”实施领域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我们期望通过这次会议,学院能对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会议精神有所了解,能对学院工科学生今后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加强高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积极推动我院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