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下午,由达州市作家协会、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办公室主办,四川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系承办的“电视剧《江姐》观片座谈会”在南坝校区会议室举行。学院副院级调研员成良臣教授出席座谈会。会议由达州市创作办公室主任邹亮主持。
座谈会上,邹亮首先就目前央视热播的连续剧《江姐》作了简单介绍,并传达了该剧总编剧谭力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和祝福。
成良臣教授谈了自己的见解。作为比较文学方面的专家,他用西方文学中撒旦和唐璜的形象的变化性与中国文学形象的稳定性作了对比,解释了江姐形象绝大部分依然保留的原因。成教授提出了 “如何弘扬江姐精神”、 “如何很好地用旧题材写新内容”等问题,值得大家思考。他从人性的挖掘这一方面对《江姐》这部连续剧作了深入的透析,指出现在的江姐形象更为丰富。他希望学院以后加大对谭力、田雁宁等作家的文学与影视剧的研究。
来自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钟钦副教授就电视剧的创新做了分析,特别分析了对剧中人物王炳文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塑造。他认为这是影视剧中的一个创新,也是很有特点和研究价值的地方。
我院范藻教授从影视评论的角度分析了红色题材影视剧成功的“三要素”,即党性高度、人性深度、女性角度,透析了《江姐》的写作特色。他还对电视剧人物的改动、电视剧前后的衔接问题、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虚构处理关系谈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市文化局任华明科长介绍了达州市文学创作的成就和特点,并表示愿意和高校共同完成文化强市的战略任务。常龙云副主席还就央视播放《江姐》等红色主旋律的影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谈了自己的观点,充并分肯定了其现实意义。中文系和传媒系的学生代表也结合当代青年人和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谈了对红色文艺的理解,还从主旋律需要的迫切性、创作的地域性、影视作品的意义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后,文艺评论家、通川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罗勇先生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和价值,并就艺术的创新和主题的开掘讲了自己的意见。
本次座谈会从思想上、艺术上、影响上等各方面对电视剧《江姐》的观后感,谈了自己的看法,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