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进学生对戏剧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6月2日晚上七点半,由中文系、四川文理学院科技处联合举办的学术讲座在莲湖校区113教室开展。此次讲座由我院副院级调研员成良臣教授主讲,题为“中国戏剧结构比较”。中文系副主任(主持工作)熊伟业、吴辉兵老师及我系08、09级学子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中,成教授首先总述了戏剧结构的相关概念性知识。接着从中西戏剧结构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两方面具体阐释了如何进行中西戏剧结构的比较。他提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中西戏剧存在悲喜创作、语言运用、艺术传统上的差异。西方戏剧特点为悲喜界限分明;中国的戏剧则是悲喜相间,戏剧落差感大,且擅长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属平民文化,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在以《牡丹亭》为例说明时,成教授称其悲喜难评,全剧基调为悲剧,但洋溢着喜剧的气氛。中西戏剧文学各具特色,中西戏剧的差异源于民族思维方式、艺术传统、审美理想、伦理教育和民族性的不同。最后成教授归纳出:“为演戏而写实与为演戏而演戏”是中西方戏剧结构差异的关键。
此次讲座生动形象,成教授由中西戏剧的差异联系到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并结合中文系的课本剧大赛阐释了戏剧的重要性。
据悉,成良臣教授系专门史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院首届教学名师,院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教学与教育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长期担(兼)任《外国文学》、《中外比较文学》及校选课《外国文学名著欣赏》等课程的教学,并致力于外国文学与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兼任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